2024年,整體市場利潤增長22.7%,市盈率接近歷史低點12.9倍。
截至2025年2月17日,根據1,087家企業與銀行(佔全市場總市值98.7%)在1,652家中已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財報數據,FiinGroup表示,全市場稅後利潤同比增長20.7%。這是連續第四個季度維持20-21%左右的增長,顯示出穩定的趨勢。
全年來看,2024年全市場稅後利潤增長22.7%,高於企業經營計劃所預期的17.9%。金融板塊利潤增長17.4%,表現穩健,但仍低於非金融板塊29.4%的增幅。整體而言,2024年的盈利增長趨勢向好,但缺乏突破性,雖已恢復,卻未能達到2021年那樣的高增長水平。
增長板塊方面,資訊科技與銀行業是少數連續五年保持利潤增長的產業,並在2024年進一步加速。
復甦板塊方面,零售、旅遊與娛樂領跑,受消費需求回暖影響,全年四個季度均維持三位數的增長。建築與建材亦呈現穩定復甦,但增速較低。
波動板塊方面,電信、傳媒及基礎資源的盈利表現不穩。基礎資源(主要為鋼鐵)全年利潤增長89.4%,但主要來自2024年上半年,後兩個季度則出現回落,低於市場平均水平。
增長放緩板塊方面,金融服務(證券)與保險在2024年下半年失去增長動力。金融服務的利潤從第一季度的103.1%增長,轉為第四季度的9.8%下降,與股市走勢同步(前半年指數與流動性活躍,後半年趨弱)。保險業的盈利波動較大,主要受低利率環境影響。
探底板塊方面,醫療、房地產、公用事業(主要為電力)及石油天然氣仍然面臨困境。房地產板塊雖在年底有所改善,但無法彌補前兩季的跌幅。公用事業與石油天然氣連續第二年利潤下滑,且尚無復甦跡象。
全市場的利潤結構也在發生顯著變化,銀行、房地產、工業品與工業服務、公用事業等市值較大的行業對總利潤的貢獻比例有所下降。與此同時,市值較小的行業如零售、旅遊與娛樂、電信及化工則因消費需求回暖而提升了其在市場總利潤中的占比。
這一變化反映了市場盈利增長動能的轉變,預示著未來市場的增長模式將有所調整。隨著消費類行業的基數效應逐步提升,2025年全市場的稅後利潤增長將高度依賴於房地產行業的復甦。
2025年,房地產行業有望迎來復甦,主要受益於政府推動公共投資的政策、信貸增長,以及加快解決項目法律瓶頸的努力。
支持該行業復甦的因素也愈發穩固。初級市場供應已大幅回升,尤其是在河內,預計2025年河內和胡志明市的供應都將維持在較高水平。同時,市場吸納率仍處於高位,受剛性需求與活躍投資需求的推動。
在市場趨於穩定的背景下,2025年各項目能否成功開盤將成為行業復甦與增長的關鍵因素。具體而言,一些上市住宅地產企業如VHM、DXG、NLG、KDH、DIG、PDR正計劃推出一系列大型項目,重點布局於胡志明市、河內、平陽、同奈和隆安。
股價走勢與市場預期
2024年,盈利增長較快的行業股價普遍錄得正向表現,其中尤以零售、電信、資訊科技、工業品與工業服務、旅遊與娛樂等行業漲幅突出。而在盈利下滑或復甦較慢的行業,股價表現則較為疲弱。值得關注的是,房地產與金融服務(證券)的盈利低於市場預期,導致其股價基本持平,反映出市場的謹慎態度。
2025年市場前景與影響因素
進入2025年,政府推動公共投資與信貸增長的政策,旨在實現8% GDP增長目標,預計將成為推動部分行業增長或復甦的關鍵動力。其中,銀行、房地產、建築與建材、資訊科技、公用事業等行業有望受益,進而成為2025年股價走勢的重要催化劑。
市場估值概況
目前市場整體市盈率(P/E)為12.9倍,低於長期平均水平(約15倍),並接近歷史低點。相比2021年市場高峰期的19.5倍,P/E已大幅回落,反映出投資者的謹慎情緒與市場資金流動性減弱(特別是外資持續淨流出)。不過,這一低估值也意味著,若出現宏觀經濟利好、企業盈利增長改善或市場升級等事件,市場可能變得更具吸引力。
行業估值對比
從行業角度來看,銀行板塊的P/E僅為9.4倍,對整體市場估值產生下拉效應。相比之下,非金融板塊的P/E為16.9倍,但若排除房地產行業,該數據甚至更高,顯示出部分行業仍處於較高估值區間。
一些行業的P/E已高於近五年平均水平,包括:
✅ 化工、建材、礦業、電力、鋼鐵、水運、油氣生產等,顯示這些行業的市場預期較為樂觀。